共商匠星摇篮,同筑育才高地,校企联袂擘画劳模大师工作室蓝图
新时达陈伟博士团队与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探产教融合新范式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月8日上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陈伟,人力资源副总曾秋菊,招聘经理王启元以及李青松到访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中美,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院长叶建农,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年文韬,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副院长安全、副院长崔文一参会,双方就建立劳模大师工作室事宜展开深入商讨,双方聚焦课程与实践领域,力求为师生打造更优质的学习与成长平台。
陈伟博士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工匠,在工业传动领域造诣深厚。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拥有众多发明专利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此次到访,陈伟博士分享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期望通过劳模工匠馆的建设,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激励莘莘学子。
在课程合作方面,双方计划共同开发精品课程。人力资源副总曾秋菊结合新时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分享,致力于将项目融入学校教学体系,让老师接触行业最新知识与技术应用,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借助大师工作室,陈伟博士将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技术培训,为师生带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技术解读。实践教学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为此,双方将依托大师工作室,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将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张中美表示,此次与陈伟博士及新时达集团的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要求的重要举措。劳模大师工作室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要实现三个同频共振——企业研发需求与教学课题同频、工程师技术专长与学生成长痛点同频、产业升级方向与职业教育改革同频。此次与陈伟博士及新时达集团的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能有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后续,双方将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未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新时达集团将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更多适应新时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劳模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学院和企业将在教育、技能培训、人才选拔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撰稿:孙苗苗
照片:孙晓鹏